说到底,志愿填报辅导的付费意愿,还是因为缺乏充分获取高考填报信息的渠道
文〡魏敏
高考出分后,家长和同学们迎来了志愿填报。面对张雪峰团队高达两万元仍然秒光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有人实在是觉得太贵买不下手,有人则是根本抢不到。如今,AI志愿填报走进很多人的视野,有免费的AI,不过,若是真想查出个结论,“得加钱”。
以笔者的体验为例,分数等条件给到某AI之后,选院校时,“较稳妥”只有2个选项,这2个可以免费看,“可保底”选项和“全部”选项,各只能免费看三个,剩余数十到上百个选项,则属于付费内容(100元左右)。选专业、选职业几个模块差不多都有类似的设置。至于人工“专家团队”方案,则要再加钱,差不多是AI收费的十倍。
实际上近些年高考志愿填报服务规模年年上升,2023年已达10亿元规模,其中就包含了AI志愿填报。
当然,受困于自身学历、见识或者精力限制的考生家长,若寻求一些熟人或者有填报经验老师的帮助,往往也是“人情大似债”,相对而言,千元以内的AI志愿填报服务可能是不少家长觉得还算合适的选择。但根据媒体调查,对于相同的考生信息,不同AI产品志愿结果差别较大。处于高、低分段的学生在不同平台测算出的志愿结果类似,但中分段学生在各平台的志愿结果差异却比较大。这和不同老师在同一个考生志愿填报上的信息差很可能也比较大一样,给家长和考生平添了一份不安。有的使用量超10万人次的平台,评论呈现两极分化状态,有的评价“方便快捷、信息准确”,而“诱导收费”“无法登录、闪退”等投诉也不少。
实事求是去看,AI志愿填报最大的好处是抹平了以往光靠人工难以弥补的信息差,让考生和家长在填报之前起码不至于盲目。但AI生成和预测的精准度,显然不如有经验的人工靠谱,倘若张雪峰团队的“圆梦卡”服务价格降到千元以内,可能就不太再有家长会来问AI。而AI平台同样将高附加值的服务交给了人工专家团队,这一刻AI又好像只是引流的噱头。
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不是家政服务,能一眼看出钱花了之后的效果,这类服务通常很难界定成效。即便有AI加持,除了不断加钱买个心安,考生家长似乎没有别的办法。而对于那些不会向AI提问的家长,还有非发达地区甚至无网络地区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即便想加钱,也找不到路径。此外,AI志愿平台既然可以给你提供过往数据,也能将你的数据收集提供给下一个人,对考生或者家长的一些个性化信息来说,则存在一定的数据安全风险,这对人们的数字素养提出了一定要求。教育部亦曾预警,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这么看来个别机构一些所谓“志愿规划师”的高价服务都是利用家长的焦虑在“割韭菜”。
说到底,志愿填报辅导的付费意愿,还是因为缺乏充分获取高考填报信息的渠道。针对这一痛点,考生和家长除了要做一个有心人,细心研究高校官网及公众号,多找亲朋好友、学长学姐、同学交流咨询,更要关注官方权威渠道。今年6月,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首次面向高考生免费开放“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其中的“智能推荐志愿”功能,可以依据往年录取情况、考生高考成绩及位次,个性化生成志愿参考建议。院校查询、专业查询、心理测评、职业前景等板块亦是免费开放,这完全相当于一个针对高考考生免费到底的AI服务平台。一味喊“加钱”的产品未必就有真本事,考生家长不必太迷信目前市面上的AI志愿填报服务。
【频道来源】南方+客户端观点频道